終於蓮霧樹保留住了!

謝謝聯合報的反映.救樹一命也造了三級浮屠吧

 

 

 

 

另外,上週五的一篇文章也引起討論,多少能引起重視,對環境也是好事

不過因為版面關係,文章被刪了些,讀起來怪怪的

稻草別燒 切碎埋土

第一期稻作已陸續收割,最近下班又看到路旁的稻田開始燃燒稻草,不但造成空氣汙染,甚至影響行車安全。細究無法根絕的原因,除了農民傳統的觀念外,執法單位的人力不足及相關單位配套無法落實才是主因。

農民燃燒稻草行為,縣市環保局負責稽查人力本就不足,如遇夜間或假日,雖有值班人員,但也只能被動受理無法主動察查。

農民日常接觸的機關多是農會、鄉鎮公所、村里長、幹事等。農會、村里長等了解農作的生產及採收時間,除了例行禁止燃燒稻草宣導外,更應主動的查核,如發現農地有燃燒現象,應向地主說明燃燒稻草對人體、環境的危害及觸法的處分,再給予協助改用其他方式處理稻草。

在農民傳統觀念中,稻草燃燒除了草灰可做肥料,也可去除田中害蟲,但更環保的作法應該是將稻草切碎曬乾後拌入土中,藉由微生物分解化成有機質等養分滋養土地,埋入土中的草桿也可增加農田排水性,上述方法都已經驗證能提高日後的稻作產量。

【2009/07/04 聯合報】

 

尖峰對話/稻草不燒 如何耕種

我本身是上班族也是兼職農夫,在過去這一周裡,我利用了四個下班後的時間,焚燒收割後的稻草。對於這種現象提出一些說明。

燃燒稻草的主要用意,不是草灰可以做肥料與除去田中害蟲,而是不燒稻草,到耕耘後插秧前,來不及腐爛的稻草全部浮披在爛泥巴上,這時秧苗要怎麼插進泥土裡?農民們難道不明白,腐爛的有機質養分要比草灰來得高。

稻草切碎拌入土中處理方式,以第二季來說,十一月中旬收割以迄明年二月中旬,期長三個月,這一點是行得通的。但第一季在六月中旬收割七月中旬播種,短短一個月時間,不足以使稻草腐爛。

環保稽查是治標不治本,現在農業經營是苟延殘喘江河日下,農業主力又以老年人居多,在本就不良的農業生態上再予稽查取締,不啻雪上加霜。當然,焚燒稻草不是好現象,但誰能想出兼顧環保與解決農民困擾的更好辦法?

 

尖峰對話/不忍取締 惡性循環

昨日民意論壇「稻草別燒,切碎埋土」一文,除表贊同外,我想補充建議:檢討修訂不切實際的空氣汙染防制法,以免基層環保單位因不忍處罰違法露天燃燒,而不取締、不作為。

現行空汙法對違法露天燃燒有罰則,但以我多年來觀察,基層環保人員多不忍心取締,所以即使你電話檢舉、投訴了,結果環保人員前往了解後勸導了事。

惡性循環下,不但稻作收割期間到處田裡冒煙,平常傍晚時分到鄉下走走,你也會發現到處有人在燒垃圾、落葉—因為部分民眾懶得打包送上垃圾車,認為點火燒掉最方便。但若通報環保單位,通常是沒用的,因為環保人員到場時可能已燒完了,或即使目睹,最多也是勸導。

是否罰額太高,致環保人員下不了手;若是則是否修法降低罰則,讓環保人員有更大的彈性空間,以發揮效果?或許值得大家思考。

 
稻草堆肥 一舉數得

連續兩天拜讀了稻草燒不燒的文章,我願意提供一些經驗分享。

早期的稻草,農家可當柴火或由商人收購,製成草繩、草蓆及種菇的堆肥,是農家之寶,自然無田間燃燒的情形。今日塑膠帶取代了草繩,化學肥料方便於堆肥的製作、使用,稻草遂成了農事處理上極大的困擾。

燒與不燒間,農夫千萬難。燒,不僅達不到去蟲、存肥的效果,更是製造空汙的罪人;不燒,插秧時處理起來費時耗工。雖然如此,我仍然選擇不燒,因為稻穗細嫩部分燒得化,硬梗頭三分之一燒不掉,插秧時水過多會淹蓋秧苗的困擾依舊在。

記得小時候,家父趕牛駛手耙時,小孩子就跟在後頭踏稻仔頭,如今農業機械化,小孩子拄杖田間踏稻仔頭,與白鷺鷥追逐嬉戲的農家樂已不復見。現在我的作法是,六月割稻仔時順便把稻草切碎,稻草不燒,留再生稻,雖然產量可能會稍減,但省下耕田、整地、插秧的工資,如細心照顧,說不定可以維持水平。晚冬距春耕時間較長,如果不種裡作蔬菜或種植綠肥的話,割完稻後隨即耕耘(第一次耕田)(稻草切碎),並大量灌溉,讓土壤保持一定的濕度,以利稻草加速腐化;如要種植裡作蔬菜,則稻草不切碎,整株收集成堆,勤澆水成堆肥,待春耕(第二次耕田)時即可當堆肥施灑田間。

如此不但可不燒稻草製造空汙,又可施有機肥改善土質,一舉數得,何樂不為。

【2009/07/06 聯合報】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oblin9900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